全部

40年间,烟台图书年销售总额增长75倍

来源:水母网

作者:

2018-09-14 14:38:09

水母网9月14日讯 (YMG记者徐鲲摄影报道)在物资匮乏的年代,一本好书一杯香茶,曾经是很多爱书人的奢望。改革开放初期,烟台书店不多,规模也小,书的种类比较单调,想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,不是件很容易的事。改革开放后,烟台经济社会迅速发展,书店里的图书种类越来越丰富、数量也越来越多,买书已经不会成为困扰读书人的难题了。40年来,烟台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也在悄然改变。在当今互联网资源共享的背景下,以iPad、电子阅读器、手机客户端为代表的移动阅读终端,正逐渐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,越来越多的读者,开始尝试并逐步习惯使用电子阅读产品,传统的纸质书籍正日益受到冲击。

我们回顾烟台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,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成就,是要说明一个事实,就是烟台历来有勇立潮头、敢为人先、开风气之先、走创新发展之路的优良传统。我们既能创造出令人瞩目、引人自豪的昨天,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、令人向往的明天。

———摘自张术平在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

图书馆旧馆,现在改为烟台少儿图书馆

故事之一:上世纪80年代前期为了读本好书排队等了三四天

如今烟台图书馆年接待读者100余万人次

周中伟今年71岁,他自称从年轻时就是个“读书发烧友”,捧着书本入睡是他年轻时养成的一种生活习惯,这一习惯他至今还保持着。

周中伟是烟台港务局某公司职员,他性格沉静,从年轻时就爱好写作,读书看报成了他最大的业余爱好。虽然涉猎比较广泛,但他最喜欢的还是文学类书籍,尤其对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书籍,更是情有独钟。在周中伟家的书柜里,文史方面的书籍占了大半。

上世纪70年代末期,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,老百姓的日子大多比较拮据。周中伟也是刚参加工作不久,当时他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30元。他虽然喜欢读书,但却买不起书,想读书就得去图书馆。

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,烟台图书馆在大马路附近的十字街,那时的图书馆是个很不起眼的小楼,不仅规模小,条件也差,只有几张大书桌,几排书架,还有几个阅报栏,可供阅读的座位也不多。节假日最热闹的时候,读书的人们排着队,为了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,需要耐心等待。”周中伟回忆,80年代初期,刘逸生先生写了一本《唐诗小札》,这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唐诗鉴赏类的图书,该书出版后很受读者欢迎,当时书店里买不到,图书馆里也只有两三本。为了读到这本书,他连续排队等了三四天。经过漫长的等待,当心仪的图书终于捧在了手上,周中伟激动不已。他如饥似渴读了起来,一边读一边还做着记录。三十多年过去了,周中伟对当年的情形还是历历在目。“拿到书的感觉,就像等到了自己期盼已久的情人一样!”周中伟说,他现在对书中介绍的每一首诗都很熟悉,绝大多数篇目他现在还能熟练地背出来。

后来,周中伟感觉,仅仅在图书馆里看书“不过瘾”。一本好书还没看完,却不得不还回去,下次再到图书馆,还得排队再等,这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他“很不爽”。好书需要仔细品读,慢慢回味,如果能借出来,拿回家慢慢看就好了。1982年,周中伟在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卡,这样他就不用整天泡在图书馆了。此后,他每隔10天半月,去一趟图书馆,借一两本自己喜欢的图书。每次从图书馆借到书以后,他会尽快抓紧时间读完,有时为了看书连吃饭都顾不上了。很多次他夜里看书太晚了,家人还会嫌他“浪费电”。书读完后,再去图书馆还上,然后再借本新的。如果在约定的时间内,书没有读完,还可以再续借。周中伟说:“那个年代的人,思想很单纯。我当时觉得有书读,有好书读,就是人生最幸福的事儿!”

1998年,烟台在环山路2号重建了新的图书馆。新馆比起以前的旧图书馆规模扩大了数倍,大楼宽敞明亮,图书的种类和数量也大大丰富了,供读者阅览的座位增加到上千个。虽然新图书馆距离自己家远了很多,但周中伟仍是这里的常客,每逢节假日,图书馆阅览大厅就是他最佳的休闲场所。

几十年过去了,周中伟家的经济条件大为改善,买书对他来说早已不是问题了。现在他家里拥有一间约20平方米的书房,书房四周的书架上、书柜里拥有各类书籍上千册。他每晚上床之前,都要先到书房转上一圈,从书架上挑选一两本最喜欢的书,入睡之前“亲近书香”,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习惯。

尽管读书的条件方便多了,但古稀之年的他还会时常到图书馆去看书、借书,他说这样是去“寻找当年的感觉!”

周中伟告诉记者,30多年前的图书馆都是闭架借书,读者从目录中翻找自己想看的书,在条子上记下图书编号,再由图书管理员拿着条子从书架上找书,手续相当繁琐。而现在图书馆都是开架借书,读者在书架前看到心仪的书,直接取下来就行了。图书阅览区也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,分成了二十多个,大厅宽敞明亮。

记者调查:从图书馆到城市书屋

据烟台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,在改革开放初期,烟台图书馆馆藏书还不足20万册,期刊报纸数量很少,现有拥有各类纸质文献189万册,其中,古籍7万余册(有7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,233部入选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),现有期报刊1337种、盲文书籍近600册。另外还有视听文献1万余件,拥有电子图书300万册和2800种实时电子报纸期刊,这些数据在旧馆都是“零”。

40年前,老图书馆阅览区最多容纳100人左右,借书会员数100多人,年接待读者约2到3万人次,读者每年借书不到10万册次;现在的图书馆馆舍总面积23000m2,共有24个对外开放服务窗口,共有1051个阅览座席,免费开放借阅、展览、讲座及各类公益文化服务,并坚持全年365天不间断服务,7个服务窗口周末及法定节假日照常开放。现在年接待读者100余万人次,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了50倍,年外借图书70余万册次。如今的烟台图书馆还打造了儿童绘本阅览区、现代化自修室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新的服务窗口,成为烟台图书馆的新亮点。

据了解,今年烟台要在全市建成10个以上“城市书房” 和若干个“城市书屋”,作为图书馆的分馆。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市区要建成1-2个城市书房(大而全),在商场、超市、银行、车站、旅游景点等空间小、人员多的场所建“城市书屋”(小而精)。目前,我市已建成城市书房(屋)10个,其中莱山3个,芝罘区3个,莱州市2个,开发区2个,开业以来,每个书屋平均每月接待读者10000人以上,成为名副其实的群众“家门口的书房”。

烟台图书馆自习室特意为寒暑假学生开设,180个座位天天爆满

故事之二:上世纪90年代“知识改变命运”

“读书狂”笔记写了一百多本

改革开放以后,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读书条件也大为改善。对知识的渴求,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需要,阅读的习惯开始融入越来越多烟台人的生活。

赵勇出生于1969年。1988年高考落榜后,年仅19岁的他成为烟台某国企一名普通员工。

参加工作的第二年,赵勇考上了烟台广播电视大学业余班,参加了“汉语言文学专业”进修。1992年,从电大顺利毕业后,他接着参加了全国高教自学考试,1994年,又顺利拿到了大学本科文凭。

赵勇说,他参加工作后的10年,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10年。当年有一句流行语是“知识改变命运”,这句话让他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,也彻底改变了自己。对知识的渴求,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让读书成为一种需要,也让阅读融入了他的生活。

赵勇对阅读方式有独特的理解,他总结自己的读书方式有三种:第一种是“休闲式阅读”。这种阅读不带任何目的,在图书馆阅览室和书店里随意翻阅,充分享受阅读的过程,在轻松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;第二种是“功利性阅读”。每次在参加考试或知识竞赛之前,准备好一大堆图书和资料,给自己列出时间表,反复记忆背诵,这样读书虽然很苦很累,但成效也明显;第三种是“积累性阅读”。在阅读过程中思考问题,在学习中不断提升丰富自己,只要持之以恒,必有收获。

赵勇自称是“读书狂”,他每个月至少要拿出一两百元用来购书。他每周至少去一到两次新华书店,只要看到喜欢的书,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。参加工作30年了,赵勇的读书笔记放满了两个大箱子,共有一百多本,这些笔记摞起来比他本人还要高。

记者调查:新华书店年图书销售总额增长75倍

来自烟台新华书店数据显示,从1978年到2017年,烟台的图书销售量每年都在成倍增长。1978年,全市各级新华书店图书销售总额为677万元,1988年增长到2874万元,1998年达到2.076亿元,2005年增至3.24亿元,2017年销售总额突破5个亿,达到5.1亿元。40年间,图书年销售总额增长了75倍!算到每个烟台人身上,平均每人用来买书的钱将近80元!

“其实烟台人用来购书的金额,实际增长远远不止75倍!”新华书店工作人员介绍,前些年的图书销售额较低,而且中小学教材和各类教学辅导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。近年来,图书种类越来越丰富,数量也越来越多,教材类图书所占比重已经越来越低了。另外,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,人们的购书方式和途径也有了很大的改变,支付宝、微信等新的支付方式产生后,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买书时选择了网购,像淘宝、当当、京东等网站,图书销售额每年都呈几何倍数增长。如果算上这些,烟台人买书花的钱还要增加很多。

图书馆开设的社区书屋

故事之三:进入新时代,手机不离手

网络时代:阅读习惯改变 纸质书籍不再是唯一

相比周中伟、赵勇这样的老年和中年的“读书发烧友”,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对于图书的那份感情,似乎淡漠了很多,在他们的眼里,纸质书籍早已不是唯一的选择。

坐上公交车,掏出手机,打开网页,随时阅读,这样的情形越来越成为人们阅读的新常态。进入新世纪,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,纸质书籍已不再是人们阅读的唯一选择。

张涛是一位85后,在芝罘区某机关工作,比起前辈们,他的阅读方式更丰富多彩:“在家里和办公室可以用电脑上网,上下班等车时拿出手机看朋友圈、新闻客户端,走路时戴上耳机听小说,陪女朋友逛街时候掏出ipad看电子书打发时间。”当电子阅读、移动阅读成为阅读的新常态,烟台人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都发生了改变。

其实电子阅读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专利,一些“新潮”的中年人,甚至是老年人也会选择网上阅读的方式。

家住芝罘区的吕国钧今年69岁,他是个不折不扣的“书痴”,他的妻子、儿子、儿媳还有孙女都喜好读书。2015年,吕国钧的家庭还被山东省评为“齐鲁书香之家”。吕国钧告诉记者,这些年他全家平均每月的购书费用大约在360元左右,每年用于订阅报刊的费用在1100元左右,家里常年订阅8种报刊,家庭藏书达到了15000册。在他家里,烟台晚报和今晨6点从创刊至今的每一期报纸,都完好地收藏着。他说读书看报可以提高生活质量,让人眼界更开阔,人也变得更睿智,更有力量。他每天都有一两个小时的固定读书时间,这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

最近几年,吕国钧和家人也都用上了智能手机,网页上和微信朋友圈里的文章,也成了他和家人阅读内容的一部分。他的体会是:“网络和手机阅读虽然无法替代纸质图书,但也有独特的优势,它比翻书更便捷省力,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,可以随时随地阅读。”

记者调查:电子阅读有利也有弊

电子阅读虽然方便快捷,但也有弊端。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,电子阅读凭借快捷、有效、即时交互式、易查询等优势,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青睐,同时也使人们的阅读越来越呈现浅尝辄止的“碎片化”趋势。

市民张勇称,他已经有三年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超过200页的纸质图书了。现在的他基本上都是“手机不离手”,每天一闲下来就不自觉地刷朋友圈、公众号、微博里的最新动态。“现在我感觉停下来静心阅读是一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事。”张勇说,自己在学生时代,还有刚参加工作时,也非常喜欢读书。“从大学期间到参加工作的前几年,我累计买了上百本图书,但后来买的书越来越少了,花在读书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。”

在媒体工作的大刘以前也很喜欢读书,但现在他很少能够静下心来捧着一本书看完。“碎片化阅读能够带给我们大量的信息、知识和娱乐等内容,但似乎与提高文化修养、陶冶情操相去甚远。”他自嘲说,“别看我们天天在微博微信上看各种心灵鸡汤,但真让自己写点什么东西,还真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了。”

[责任编辑:张晨鹏]

想爆料?请登录《阳光连线》( http://minsheng.iqilu.com/)、拨打新闻热线0531-66661234,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(@齐鲁网)提供新闻线索。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-81695052,诚邀合作伙伴。

烟台高新好人樊星:奋不顾身抢回落水女童

烟台高新好人樊星:奋不顾身抢回落水女童

樊星,烟台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轨道建设公司工程部副经理,2018年11月入党。工作中樊星兢兢业业、任劳任怨,高效地完成了公司和领导安排...[详细]
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3-08-17
烟台高新区“最美军嫂”王艺颖:将军嫂担当洒满社区服务事业​

烟台高新区“最美军嫂”王艺颖:将军嫂担当洒满社区服务事业​

以爱守家,以德立家,这句话是王艺颖夫妻二人的生活写照。王艺颖是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兴社区党总支书记,也是一名军嫂,在工作中,她勤奋...[详细]
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3-08-02
宇仁举:退伍自主择业不忘初心 让爱的种子生根发芽

宇仁举:退伍自主择业不忘初心 让爱的种子生根发芽

宇仁举,烟台高新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,1989年入伍,2018年退役。2018年初,退出现役的宇仁举在转业时选择了自主择业。[详细]
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3-07-31
【烟台高新好人】关福田:泳池遇险 85岁老人救下11岁少年

【烟台高新好人】关福田:泳池遇险 85岁老人救下11岁少年

关福田,烟台高新区御花园老年养护中心居民。[详细]
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3-07-28
【烟台高新好人】吕春梅:点滴小事提升小区幸福感

【烟台高新好人】吕春梅:点滴小事提升小区幸福感

吕春梅,61岁,烟台高新区青桦逸景小区居民,海兴社区“最美志愿者”,她几乎每天都穿梭在小区的楼宇之间,为邻居的事奔走忙碌。干净利索的...[详细]
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3-07-26
【烟台高新好人】丛铭:情系幼教爱满园 阳光初心绽芳华

【烟台高新好人】丛铭:情系幼教爱满园 阳光初心绽芳华

丛铭,从事幼教工作27年,在这27年里,她始终保持一颗热爱幼教事业的诚心,踏踏实实地立足于本职工作。2001年9月被烟台市人事局、烟台市教...[详细]
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3-07-26
烟台“海肠哥”挖掘小海肠里的大产业

烟台“海肠哥”挖掘小海肠里的大产业

谈起海肠,烟台市民并不陌生,每年秋冬时节,海边总会涌现大量海肠,让大家见识到了“大海的馈赠”。而在咱烟台市内,有这样一位“海肠哥”...[详细]
大小新闻 2023-07-07
烟台高新好人 李腾:年少逐梦终无悔 扎根基层守初心

烟台高新好人 李腾:年少逐梦终无悔 扎根基层守初心

李腾,现任烟台高新区马山消防救援站站长。参加消防救援工作16年以来,李腾共参与处置危化品泄漏、建筑物倒塌、火灾以及各类急难险重任务40...[详细]
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3-06-17
山东省劳动模范获得者孙伟:扎根大山守光明 精研业务勇创新

山东省劳动模范获得者孙伟:扎根大山守光明 精研业务勇创新

他扎根大山,一年四季,栉风沐雨,真情服务客户。他精益业务,勤学苦练,用心钻研,初心铸就匠心。他热心公益,爱心助学,关爱老人,传递电...[详细]
齐鲁网 2023-05-11
书写烟台《红薯梦》:让土地生金 让农民致富

书写烟台《红薯梦》:让土地生金 让农民致富

​“以前种地只是满足于一家人的口粮,现在是要向土地要效益,通过发展高效农业,科学有效的管理,让土地生金,让农民百姓致富。感谢大家的...[详细]
大小新闻 2023-05-09

幸福区片多个项目“组团”崛起!

烟台一中新校区顺利竣工,南通路小学拔地而起,环海路片区提前谋划集中攻坚……初春时节,在芝罘区幸福区片,处处涌动项目建设的滚滚春潮,...[详细]
大小新闻 2022-03-09

版权所有: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
鲁ICP备09062847号-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
通讯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 邮编:250062
技术支持: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