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部

悬壶四十载 义诊十里乡--记招远市阜山镇东大夼村乡医刘中军

来源:文明烟台

作者:

2023-02-15 16:39:02

刘中军,男,1958年6月生,阜山镇东大夼村乡医。放下药箱是农民,背上药箱是医生。刘中军,这个被称为“赤脚医生”的乡村大夫,用自己手中最简陋的医疗设备,凭借着对守护父老乡亲生命健康的极大热情,在乡村医生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45年。45年来,他每天坚持坐诊10余小时,从不喊苦,从不喊累,从未将病人拒之门外;谁家有情况不方便就医,不管多远,不管多晚,他总是随叫随到,从未推托过一次;他热心公益,多年奔波,终于让全村老少爷们喝上了放心水、健康水;他注重邻里关系,为人善良,是村两委开展工作的好帮手。风风雨雨四十载,经他手义诊的病人多达40余万人次,收到的锦旗100多面,而他却只靠种地养家糊口,从未收过村民一分诊疗费,从没跟集体要过一分劳务钱,“给大伙服好务,让大家健康快乐”是刘中军孜孜追求的行医目标,“终生义诊”是他对父老乡亲们的郑重承诺。如今,65岁的“刘大夫”依然乐守在“赤脚医生”这一神圣的职业上……

为了救治身边人他申请当了“赤脚医生”

“那年有个50多岁的老头儿,在山上收庄稼,突然就倒下了,是突发心梗,我略懂些医学知识十里八乡都知道,就被喊了去,被叫上山的时候,据说已经休克20分钟了,我赶紧给他针灸穴位,放了放血,一会儿,他就醒过来了。村里离最近的医院太远,那时也没啥交通工具,要是不及时救,恐怕人就没了。”刘中军讲述了这样一件事,而这也恰恰令刘中军认定这样一个事实:离乡亲们最近的医生,也是最起作用的医生。而他那时候虽略懂医术,但却不是合法的医生。所以当村里想要培养乡村医生的时候,他属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子女,还读过书,学过医,符合赤脚医生的资质要求,于是从20世纪七十年代他便申请成为了一名赤脚医生。

都说医生是一身白衣的天使,常年布衣布裤、为救治病人风里来雨里去的刘中军恐怕很难与“白衣”沾上边,常年奔波为村民测血糖、量血压、测体温、查心律,测脉搏,对村里每一户村民的身体状况都了如指掌,村里的沟沟坎坎、家家户户都留下过他的足迹。“千家万户留脚印,药箱伴着泥土香”,仍然是那个时代的村民对刘中军这位“赤脚医生”最温馨的回忆。

病人随到随诊,从不把病人拒之门外;病人不分贵贱,笑容温和一视同仁;无论三伏天还是严冬岁月,随叫随到从不休息;每天坚持坐诊10多个小时,日复一日,年年如此。无论是非典期间下乡防疫,还是疫情期间组织核酸,刘中军真心实意救治身边人的初心从未变过,乡亲们打心眼里认可他、信任他,感谢他。风风雨雨四十载,经刘中军诊治的病人不下40余万人次,收到的锦旗达100多面,但他从没有挂出来炫耀,因为他视“治病救人”为天职。“我是农民,我离不开生我养我的农村,离不开我的乡邻,我要一辈子扎根乡村,尽我的力,尽我的心,为村民看好病,守护好村民的健康”,这是他常挂在嘴边上的话,也是他热爱的事业。

为了减轻村民负担他坚持终生义诊

刘中军选择当一名赤脚医生,“义务”是关键词。那时,每人每天工分7分钱,其他村的赤脚医生,一般领双份工分。刘中军家中人口多日子穷,勉强能填饱肚子,但是,他拒领村里给赤脚医生的那份工分。理由是:“我当初说了不要钱,只为治病救人,绝不收钱。家里穷,但还能种地又不是吃不上饭,但凡家中有人患病的必定是在危难之中,负担不轻,我如果再找人家收费,岂不是雪上加霜了嘛!我给大伙服好务,大伙心里有我就够了。”

就这么简单一句话,让人感受到了刘中军终生义诊的孜孜追求。

村里76岁的刘双玲老人身患残疾,无法行走,子女也都打工在外,撇下这么一个孤苦老人,刘中军知道刘大娘情况后,从他开始做赤脚医生起连续7年定期登门给她就诊,长期免费送药送生活用品。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,当有危重病人需要送专业医院时,他也总会随车护送,陪同治疗。

45年来,刘中军只靠种地养家糊口,没有因为当赤脚医生收过村民一分诊疗费,没有因为当赤脚医生跟集体要过一分劳务钱。他说:“小医医身、大医医心,我就一辈子踏踏实实做好大夼村的‘小村大医生’”。因为他视“终生义诊”为义务,刘中军与患者的医患关系更像是乡间淳朴的亲戚,人情的回报比利益的回报更重要。

为了守护乡亲他“热心肠”解民忧

20世纪八十年代,国家为了改善农村医疗条件,消灭传染病,会通过“赤脚医生”给村民发放预防药物。每次上级发药,刘中军都会挨家挨户送到农户手里,亲眼看着每个人吃下去才会离开,每次他盯完,村民们都调侃他说“俺们又不是小孩儿哩,还不放心俺们不吃吗”。血吸虫病、疟疾、霍乱,这些历史上骇人听闻的流行病,正是在刘中军这样的赤脚医生们挨家挨户宣传防病知识、改善村民生活习惯的奔波努力下,最终被成功消灭的。

不仅在治病上把“义务奉献”融入自己的生活和血液里,刘中军在协调民干关系上也保有“热心肠”。村民对赤脚医生十分尊重,而常年义诊的刘中军在村里的地位更高了,甚至要超过村干部。有天村主任找到刘中军,“好多家的生活垃圾都乱堆乱放这让村道难行,不少村民有意见了啊,你看你出面协调协调大家行不,比我们说话好使多了。”刘中军跑遍村里的每一户人家,耐心沟通解释,还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全村医疗卫生规划,共同为本村的管理和发展添砖加瓦。

1984年,经过多次化验,东大夼村仅有的两口水井不宜作为日常饮用水,村里缺乏水源,这令村“两委”也束手无策。刘中军听到这个消息,为了能让村民吃上健康的自来水四处奔走,期间也遇到了很多困难。但功夫不负有心人,该项目最终得到了镇政府的大力支持,因为他视“守护乡亲”为责任,全村人也吃上了安全健康的自来水。“现在家里通了自来水,不仅饮用水有保障,冬天还可用热水器洗澡,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,刘大夫功不可没啊。”

刘中军视“治病救人”为天职,视“终生义诊”为义务,视“守护乡亲”为责任,用一生的青春、热血和汗水,凭着极其简陋的医药设施和走家串户的极大热情,担负起了阜山镇东大夼村的医疗卫生保健事业,守护着家乡父老乡亲的生命健康。如今,65岁的“义诊乡医”刘中军依然坚守在这块“助人为乐”的土地上……

想爆料?请登录《阳光连线》( http://minsheng.iqilu.com/)、拨打新闻热线0531-66661234,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(@齐鲁网)提供新闻线索。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-81695052,诚邀合作伙伴。

国内首个跨区域核能供暖项目在海阳开工

国内首个跨区域核能供暖项目在海阳开工

昨日,烟台市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,海阳市共有24个项目启动建设,总投资131亿元,年度计划投资50.8亿元。海阳分会场为海阳至乳山核能...[详细]
大小新闻 2023-02-15
开学第一课!烟台交警第五大队进校园开展交通安全宣讲活动

开学第一课!烟台交警第五大队进校园开展交通安全宣讲活动

2月13日,烟台交警支队第五大队民警深入高新区益文小学开展“开学第一课,交通安全进校园”宣讲活动,向师生们宣讲安全出行知识。[详细]
齐鲁网 2023-02-14
13日初中小学开学 期待已久!新学期回归正常

13日初中小学开学 期待已久!新学期回归正常

​昨天,烟台市义务教育段中小学开学、幼儿园开园。这是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的第一个学期,一场场富有仪式感的开学仪式在中小学校园、幼儿园...[详细]
水母网 2023-02-14

网友评论

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


版权所有: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
鲁ICP备09062847号-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
通讯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 邮编:250062
技术支持: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